罐頭米飯
罐頭米飯的歷史較短,1970年才研究成功,1972年由日本推向市場。罐頭米飯的生產原理與其他罐頭食品冷庫安裝的生產原理類似,主要是采用高溫滅菌原理,在高溫滅菌的同時,破壞原料中的酶系統,并使原料變熟。目前,罐頭米飯的包裝主要有兩種,金屬罐及高溫蒸煮袋。米飯品種則隨著市場要求而不斷變化,包括白米飯、紅小豆飯、什錦飯、雞肉飯、西式炒飯等米飯罐頭常用的加工步驟為:以大米為原料,用過量的水慢慢預煮,冷水洗滌后與其他組分混合,裝罐、排氣和封罐后高壓蒸煮。
浸泡用水為酸性,可以使米粒增白。浸泡后用油乳化液漂洗可以減少米粒相互黏結,米黏結主要是米同水一起加熱成米飯時,淀粉溶出造成的。能起抵抗這種作用的乳化劑并不多,山梨聚糖油酸單酯是非常有效的一種,黃油和氫化植物油也有類似的作用。加乳化劑還可防止米飯回生,起抗回生(抗老化)作用的乳化劑主要有單甘酯。對淀粉進行交聯改性也可以提高米粒的耐熱性和耐酸性,從而提高米飯罐頭的穩定性。淀粉交聯劑有表氯醇(epichlorohy—drin)、三偏磷酸鈉或氯氧化磷。交聯反應的步驟主要是活化、交聯和中和三部分。
對完整米粒的淀粉進行交聯處理后,可大大提高其在熱、酸處理時的穩定性。處理過的樣品與未處理過的樣品比較,pH7時的瀝濾率低68%,pH5時的瀝濾率低82%。交聯變性后的米制品表面不裂、不爛、無異味、不粘連,且在25℃下儲存6個月的穩定性比未處理的樣品好得多,原料真空罐裝或裝罐排氣后進行殺菌。殺菌操作要根據不同產品調整殺菌公式,以保證產品的最佳品質,以蒸煮袋包裝為例,白米飯或紅小豆飯可在115.6^C滅菌50min,若是雞肉飯或什錦飯則要求121℃滅菌30min,殺菌結束后,反壓冷卻至40~C以下。
- 相關文章:
低溫與微生物的關系 (2013-8-14 10:48:31)
非酶引起的食品變質 (2013-8-13 10:36:47)
蝦片間接擠壓工藝 (2013-8-4 9:6:15)
傳統膨化制品——蝦片的傳統工藝3 (2013-8-4 8:21:54)
傳統膨化制品——蝦片的傳統工藝2 (2013-8-4 8:6:24)
傳統膨化制品——蝦片的傳統工藝1 (2013-8-3 11:27:3)
片狀食品3 (2013-8-3 9:47:41)
片狀食品2 (2013-8-3 9:13:0)
片狀食品1 (2013-8-3 9:3:53)
顆粒球形食品2 (2013-8-3 8:13:25)
奶油的貯藏 (2013-8-2 15:57:20)
顆粒球形食品1 (2013-8-2 11:45:49)
- 留言列表: